“律师如果软弱,法治必然无力。”杨在明曾在做客央视时说。
一路走来,杨在明及团队足迹遍布全国30余个省级行政地区,并以其独特的执业风格,赢得了业界与客户的广泛赞誉。他既有法庭上刚直不阿的坚定立场,又具备在谈判中审时度势的智慧韬略,这种智勇双全的执业艺术,使他在复杂的行政争议中屡创佳绩。
“那天下着大雨,杨主任为了我们的案子,连夜从北京赶到我们这个小县城。开庭前,他握着我的手说:‘别担心,相信法律会给我们一个公正的交代。’”云南的一位企业主回忆起与杨在明为他代理案件的经历,语气中仍充满感动。那起涉及数百亩厂房征收的案件,最终在杨在明的努力下,不仅为当事人争取到了合理补偿,更推动当地完善了征地程序,惠及更多村民。

刚直不阿的法庭硬汉
近30年的执业生涯中,杨在明始终以一位硬汉的形象贯穿庭审环节的全过程。常有律师笑言,“每逢开庭,主任的状态就像是打了鸡血,浑身都充满了气势,和平时的状态截然不同。”
杨在明代理的案件为以征地拆迁、国家能源资源等矛盾复杂且集中的行政法领域,委托人有企业主也有个人。在这里,律师不仅需要专业智慧,更需要坚守法治底线的勇气。
“杨律师在法庭上的表现,就像一位坚守法治阵地的勇士。”一位委托人评价说。
在杨在明的印象中,艰苦卓绝的庭审经历不胜枚举,但印象最深刻的,还属入选江苏法院2016年度十大典型案例的“如皋市某冷拉场行政强制拆迁案”,这是他执业生涯中代理最艰难的案件之一。根据杨在明的介绍,委托人是当地的一名企业家,在没有收到任何正式通知的情况下,企业厂房便遭遇强拆,厂房内几百万的生产设备、库存产品都没了,甚至连财务室也被人强行闯入,账册资料和钱也都没了。
面对企业厂房被强拆、数百万设备产品不翼而飞的复杂局面,杨在明经过缜密的思考,以过人的勇气将四个涉事部门同时列为被告。“这个案件一开始的复杂性在于,强拆主体不明确,涉及好几个行政机关,我们不知道到底是谁强拆的,很隐蔽。如果只列一个被告,随着诉讼时间的拉长,对当事人维权很不利,尽管挑战度很大,但我们还是列了四个被告。”杨在明说。他带领团队反复推敲办案思路和策略,从庭审过程和各自的证据材料中,找出关键点各自击破,让几个被告主体之间出现破绽,从而让事件的真相显露出来,避免了长期诉讼给当事人带来的不利局面。
更令人动容的是,当企业主在案件审理期间遭到报复、身陷囹圄时,杨在明毅然挺身而出,从行政诉讼跨越到刑事辩护,继续为当事人捍卫权益。“非常考验律师的诉讼技巧、庭审能力和思维能力,”杨在明笑言,“庭审过程非常激烈,光开庭就鏖战了40多天,那段时间我都在江苏,这个情况在全国也是非常罕见的。行政律师不仅能代理行政案件,对刑事辩护也当仁不让,不仅要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益,还要保护企业家的人身权益。”
“不畏强权、坚守到底的精神,一直都是行政法律师最可贵的品质。”一位同行律师评价道。
审时度势的智慧斡旋
诚如杨在明在受访时所说,行政法律师要能一往无前,勇敢无畏。但对于代理案件来说,律师的“双翼”不仅要有“勇”,也要有“谋”。智慧的温度,往往比强硬的力量更能推动问题的解决。
在杨在明主任看来,一个优秀的行政法律师,不能是墨守成规的法条主义者,还应善于寻找“最大公约数”的战略家。他认为,征拆案件的本质不是单纯的对抗,而是要通过法律途径,找到征拆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最终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局面。
在以往的一些案件中,当常规诉讼途径只能争取到数百万元赔偿时,杨在明却另辟蹊径,设计出独特的“刨大树式”诉讼策略——不直接诉求最终目标,而是通过多方位举证和程序推进,最终成功将赔偿额度提升至亿元级别。
“杨律师最令人佩服的,是他既能坚持原则,又懂得把握时机。”一名遭遇企业强拆的委托人深有感触地说。在这起案件中,杨在明同样展现出卓越的谈判智慧与战略眼光。
但有时候,律师的范围有限,现实发展未必能尽如人意。其中一个亿元级别的代理案件,因为委托人未能及时决策,导致良机错失。“这是北京的一起案件,委托人也是企业家。当时有行政机关负责人主动来谈判,愿意给出1.5亿元的赔偿方案,”杨在明回忆道,“我立即建议委托人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客户原本是拿不到这个数的,但是现在有了这个赔偿方案,他们又想着是否能变得更高,没有听我的建议,结果有关部门内部出现职务调整,之前谈好的前功尽弃了。”这个经历让杨在明也深感遗憾,行政案件的办理不仅要靠法律智慧,更需要把握时机的能力,当事人往往因为执着于而错失相对公平最佳的实现时机。
“真的很感恩有您,有您在,我有底气多了,但请抓紧时间好好休息,您下次来,一定要好好聚聚。”近期,杨在明又收到了来自委托人的积极评价,这样他感到由衷地高兴。

杨在明的执业态度,同样体现在日常的客户服务中。他深谙法律条文,更懂得在法庭这个平台上,如何通过有理有据的陈述,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有效疏导双方的对立情绪,形成多方高效、规范的对话。多位客户反馈时提到,杨在明在准备案件时的严谨态度令人敬佩。“他会为了一个证据细节,反复核实。这种对法律负责、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让我们特别感动。”一位来自河北的当事人说;一位河北的企业家也在感谢信中写道:“我们企业遭遇强拆时,几乎陷入绝境。杨律师不仅帮我们赢得了诉讼,更在庭审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
既坚守法律的刚性原则,又掌握解决问题的柔性智慧,在30年的执业生涯中,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庭上无畏、庭下有为,或许正是杨在明等行政律师的职业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