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技大学学生龙睿健遭抖音用户恶意辱骂威胁,校方已启动调查,受害者委托律师帮助

龙睿健是浙江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2024级本科生,同时担任杭州瑞肯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也是一位深耕公…

龙睿健是浙江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2024级本科生,同时担任杭州瑞肯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也是一位深耕公益领域的青年志愿者。大一期间作为学校安吉校区志愿者协会副部长,他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200小时,身影活跃于献血引导、马拉松赛事保障、自然博物院志愿者等各类公益场景,先后斩获“安吉县‘湖小青’三星级志愿者”“浙江自然博物院优秀志愿者”“浙江科技大学四星级志愿者”等多项荣誉,用行动诠释着当代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位在公益与学业中持续发光的学子,近日却遭遇抖音用户恶意辱骂威胁,陷入维权困境。

2025年10月5日,龙睿健的抖音上莫名遭遇用户“章鱼恶魔”的网络霸凌,龙睿健不仅收到多条辱骂诋毁信息,还面临人身安全威胁。龙睿健当晚报警并向校方反映,在其反映情况后学校立即采取调查措施,并为龙睿健定期提供学校心理咨询服务。现龙睿健已委托代理律师,提起侵权诉讼。

日常视频引陌生用户恶意攻击,威胁校内人身安全

据龙睿健回忆,10月4日,他在抖音平台发布一条日常视频,却在10月5日引发风波。当日,名为“章鱼恶魔”的用户,同时在其视频评论区与私信中发起攻击,发送多条包含低俗污秽语言的信息,对其进行人身攻击与恶意诋毁。

更让龙睿健感到恐慌的是,“章鱼恶魔”在私信中疑似透露出与他同校的可能性,并放出“在学校里老子见你一次骂你一次”的威胁言论,直接触及个人安全底线。“我完全不认识这个人,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针对我,现在连在校安全都成了问题。”龙睿健表示。(图1)

图1用户“章鱼恶魔”的语言攻击截屏

校方收反映立即采取行动,涉事用户删评

面对“章鱼恶魔”这一网络昵称背后的恶意行为,龙睿健同学在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后,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采取了报警措施(如图2所示)。在10月5日晚上,他迅速而冷静地将对方在网络上发布的辱骂性言论和威胁性信息进行了详细的截图和录屏保存,确保了证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随后,龙睿健将这些证据材料及时反馈给了警方,同时也通报给了学校的辅导员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明确表达了自己希望校方能够积极介入调查此事,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强烈诉求。学校方面在接到龙睿健的反馈后,高度重视这一事件,迅速组织人员对事件经过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核实,并在第一时间启动了调查程序。与此同时,学校还专门安排人员对龙睿健进行了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确保他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心态,积极配合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图2龙睿健当晚报警记录

同期10月5日晚,龙睿健为揭露“章鱼恶魔”的恶劣行径,在朋友圈公开不当言论截图(图3)。此举后,“章鱼恶魔”迅速删除了视频评论区的不当内容(图4),但私信中的辱骂信息并未撤回。此外,龙睿健在校园内多次通过公开发帖的方式,要求“章鱼恶魔”就其行为道歉,却始终未得到对方回应。

图3龙睿健在朋友圈公开“章鱼恶魔”的恶劣行径

图4用户“章鱼恶魔”迅速删除了视频评论区的不当内容

维权遇阻寻法律途径,校园网络霸凌需重视

目前,龙睿健仍在等待相关调查回应,其诉讼流程与证据整理工作也在同步推进。将持续关注事件后续发展。

龙睿健遭遇的抖音恶意辱骂威胁,从来不是孤立的个案——据中国网心理中国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53.5%的学生曾遭受网络霸凌,早已揭露这一问题的普遍性:匿名的网络账号、隐蔽的传播路径,让恶意得以低成本释放,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人身安全担忧与心理创伤,更像一剂“毒药”,侵蚀着校园的纯净氛围与社会的文明底色。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每一条辱骂信息、每一次恶意威胁,都在触碰法律与道德的底线。建设安全绿色的网络风气,从来不是某一方的责任:社交平台需守住“技术防线”,用更精准的审核拦截恶意内容,不让平台沦为霸凌者的“遮羞布”;校方需筑牢“教育防线”,以反霸凌教育教会学生尊重与边界,用长效机制为学子兜底;社会需凝聚“共识防线”,摒弃“匿名即自由”的错误认知,让“拒绝暴力、尊重多元”成为集体意识;而我们每一个人,既是绿色网络的受益者,更应是建设者——不做暴力的“旁观者”,不做恶意的“传播者”,遇到霸凌时像龙睿健一样勇敢维权,看到他人困境时伸出援手。

网络空间的温度,决定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质感,尤其关乎青少年的成长底色。唯有正视网络暴力的危害,以“多方协同、人人参与”的姿态筑牢防护网,才能让网络告别“戾气”,回归文明交流的本质,真正成为守护青春、传递善意的“净土”。

关于作者: 法律法制网

为您推荐